1. 主页 > 饲养秘笈

园区永旺宠物(园区永旺宠物医院电话)

园区永旺宠物(园区永旺宠物医院电话)

苏州有哪些新的免费公园-地址交通

最近苏州有三个公园免费开放,只需要预约。此外,还有一个公园,你可以带宠物。家里有宠物的朋友可以抓住这个机会。

虎丘湿地萌宠乐园

对于宠物爱好者来说,“带宠物度假”是一件乐事,但是据《苏州市文明养犬条例》说,狗狗就是不能进入花园、封闭式公园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现在,宠物爱好者的福音来了!苏州有第一家爱宠新潮流主题乐园,虎丘湿地萌宠乐园!

作为苏州首家可爱宠物乐园,园区已涵盖宠物游泳馆、宠物寄养、宠物摄影、宠物训练场等项目设施,未来还将继续增加设施。

地址:姑苏区西塘河路(虎丘湿地公园白洋湾段南门南约200米)

金阊新城体育公园

位于姑苏区西北部白洋湾街道,京沪高速以东与虎丘湿地公园相连,京杭大运河以西,虎丘风景区以南,永旺、宜家、迪卡侬、好市多、姚星光等商业综合体以北,交通区位优越,自然环境优越。

金昌新城体育公园景观用地面积52558平方米,绿化面积32300平方米。内部分为五个功能区:入口广场区、中心湖景区、青少年竞技体育区、儿童和老年人活动区、生态休闲活动区。

公园内设置各类休闲娱乐区,包括:主题雕塑广场、纪念广场、健身广场、市民广场、树阵广场、儿童游乐场、环形跑道、象棋广场、轮滑广场、五人制足球场、篮球场、景观水域、林荫游廊、茶室、平台等。而且停车场也建了。

金昌新城体育公园项目位于金昌新城胡店路与郑锦街交叉口,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项目地块规模约5.65万平方米。

公园的功能业态非常丰富,内部分为入口广场区、中心湖景区、青少年竞技运动区、儿童和老年人活动区、生态休闲活动区五大功能区。它以运动为特色,同时兼顾休闲娱乐和景观观赏。

公园里有各种各样的体育和休闲活动。除了1439平方米的环形跑道,还有2个篮球场、2个五人制足球场、健身器材广场、象棋广场、轮滑广场和阳光运动草坪等体育主题功能区。

据了解,目前,金昌新城体育公园主体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苗木补植。公园建成后,金昌新城将拥有自己的体育主题公园,这里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将得到极大改善。

其实不只是金昌新城体育公园。为了实现30分钟科学健身服务圈的全覆盖,体育公园正逐渐走向每个人的家门口。来看看这些高颜值的运动公园吧~

地址:姑苏区西北部白杨湾街道胡店路与郑锦街交汇处

森鹿公园

轨道交通3号线兴港街沿线新增“森西”公园。卢森公园号正式开放了!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

结合地铁3号线出口,公园是老少皆宜的口袋公园。卢森公园小巧玲珑,以“森林”为概念,以“灵鹿”为特色。IP树影墙有趣,鹿形雕塑喜人。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与兴港街交叉口东北侧

新建公园名单

2021年苏州新增免费公园有哪些-地址交通

苏州近期有三个公园是免费开放的,只需要大家预约就可以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公园还是可以带上宠物前往的,家里有宠物的小伙伴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哟。

虎丘湿地萌宠乐园

对于爱宠人士来说,可以“携宠度假”是美中添美的乐事,但根据《苏州市文明养犬条例》,犬只是无法进入园林、封闭式公园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哦!

现在,爱宠人士福音来啦!苏州有了首家爱宠新潮流主题公园——虎丘湿地萌宠乐园!

作为苏州首家萌宠乐园,目前乐园内已涵盖宠物游泳馆、宠物寄养点、宠物摄影、宠物训练场等项目设施,后续还将不断增加设施配套。

地址:姑苏区西塘河路(虎丘湿地公园白洋湾段南门向南约200米)

金阊新城体育公园

位于姑苏区西北部白洋湾街道,东跨京沪高速公路与虎丘湿地公园相连,西望京杭大运河,南与虎丘风景区毗邻,北接永旺、宜家、迪卡侬、Costco、星光耀等一众商业综合体,交通区位优越,自然环境极佳。

金阊新城体育公园景观用地面积52558平方米,绿化面积32300平方米,内部分成了五大功能区:入口广场区、中央湖景区、青少年竞技运动区、儿童老人活动区、生态休闲活动区。

公园设置了各类休闲娱乐区域,包括:主题雕塑广场、纪念广场、健身广场、市民广场、树阵广场、儿童游乐场、环形跑步道、棋类广场、轮滑广场、五人足球场、篮球场、景观水域、林荫廊架、茶室及平台等,并配套建设了停车场。

金阊新城体育公园项目位于金阊新城内虎殿路与金政街交叉口,地块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项目地块规模约56500平方米。

公园的功能业态涉及非常丰富,内部分为入口广场区、中央湖景区、青少年竞技运动区、儿童老人活动区、生态休闲活动区五大功能区,以运动为特质,同时兼顾休闲游憩和景观观赏。

园内运动休闲项目一应俱全,除了1439平方米的环形跑步道外,还设有2片篮球场、2片五人制足球场,健身器械广场、棋类广场、轮滑广场以及阳光运动草坪等运动主题功能区。

据了解,目前金阊新城体育公园的主体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苗木补种等工作。公园建成后,金阊新城就有属于自己的体育类主题公园啦,这里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又要大大提升啦。

其实不光是金阊新城体育公园,为实现30分钟科学健身服务圈全覆盖,一座座体育公园正在逐步前往大家的家门口。快来看看这些高颜值体育公园吧~

地址:姑苏区西北部白洋湾街道虎殿路与金政街交叉口

森鹿公园

轨交三号线星港街沿线新添了一处“森系”公园——森鹿公园正式开放啦!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

公园结合轨交三号线站点出口,是老少皆宜的城市“口袋公园”。森鹿公园小而精致以“森林”为概念,“灵鹿”为特色IP树影景墙有趣,鹿形雕塑可喜。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和星港街交叉口东北侧

新建公园名单

中北镇的经济建设

中北镇始终按照“一镇三区”的空间发展布局,全面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规划和市政府关于示范镇建设要求,加快居民住宅建设速度,全面完成示范小城镇建设。

商务旅游区——即天津运河旅游商务区,围绕京杭运河,集商务、旅游、娱乐为一体

生态宜居区——生态环境优良,生活配套成熟,社会服务完善

现代制造业区——产业基础雄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依托运河文化和历史传承,中北镇以旅游观光为龙头,以商务办公、商务服务、创意研发、IT电子等产业为重点。沿中北镇南运河段两岸打造以商务旅游元素为主的商贸聚集地,打造生态、文化、活力、休闲之河,构建创意产业园、梦里水乡、运河乐园、运河新天地、秀水北岸生态游憩商业区等多个主题板块,努力把该区域打造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都市休闲商务区,成为辐射华北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中北镇是远近闻名的“花卉之乡”,曹庄花卉市场已经成为集种植、加工、经营、培训、信息指导为一体的花卉基地。全镇花卉种植面积达到3600亩,品种达到300多个,花卉产业年收入1.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晚香玉切花生产基地,并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晚香玉之乡”。

同时,中北镇还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区位特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都市型精品农业。2003年,依托花卉市场、花鸟鱼虫市场、宠物市场,投巨资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室内热带植物观光园——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其室内建筑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有花卉厅、科普教育厅、热带雨林厅和综合服务厅,云集了国内外数千种名贵树种,成为中外游客领略南国风情、欣赏热带风光的好去处,也成为津门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北镇全力加快“一镇三区”建设步伐,明确全镇总体发展定位及“十二五”规划,壮大核心产业规模,形成了以“纵向延伸成链,横向积聚成群”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大项目、搭建新平台、提高创新力,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化。引进大项目,为产业集群发展积蓄力量。按照“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要求,积极发挥项目落户带来的产业效应和龙头企业在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向心力及辐射力。先后引进了国内500强企业——建龙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精度大型传动齿轮及变速箱、中色集团天津新材料产业园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资源集约、带动性大、辐射面广的优质项目;改建扩建了总投资15.9亿元的华利15万辆新车型项目和总投资7亿元的天汽集团美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搬迁改造项目。 现代制造业 作为中北镇的传统支柱型产业,现代制造业占全镇经济总量60%,区域内以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三大产业在中北镇的聚集度达85%以上,拥有一汽丰田、一汽夏利、一汽华利、天汽美亚四大汽车整场,年规划整车的生产规模为60万辆,是天津市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全国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和汽车零部件加工基地。吸引了包括丰田汽车、一汽集团、宝钢集团、三井物产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投资落户。围绕区域内整车生产企业,引进发动机、车载电子设备等高端零部件生产企业,致力于发展成为从研发到生产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中北镇积极搭建新平台,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保障。该镇瞄准“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制造业生产研发转化基地”的目标,在巩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支柱地位的同时,积极挖掘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完善现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做大园区规模,使之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阵地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方面,该镇牢牢抓住汽车工业园被列入全市31家示范工业园区的有利契机,按照增强功能、突出特色、集聚产业的思路,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逐步完善示范工业园区的整体功能配套。截至目前,示范工业园区已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完成了起步区4.1平方公里的"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引进项目14个。且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5.6亿元。捷威动力、祥威传动等企业已陆续投产发力。

此外,中北镇还集聚了一批高端现代制造业项目,包括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高端阀门、大型齿轮、高效防爆电机、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等项目。 工业园区 天津西青汽车工业区—中北示范区,国家火炬汽车特色产业基地、天津专利试点园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天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连续两年荣获“天津市优秀示范园区”称号。园区总面积11.46平方公里(中北镇面积6.5平方公里),完成了“八通一平”配套设施工程,全部实现了绿化、硬化、亮化,园区包含中北高科技产业园、中联产业园等“园中园”项目。

天津中北工业园区,面积14平方公里,包括:东园、南园、西园、北园、侯台园5个区域,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完成了水、电、气、暖等配套工程,基础设施实现了"七通一平",完成了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实施了封闭式物业管理。园区环境优美,服务优质便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是国家规范工业园区后保留的天津市市级开发区之一。园区主要以标准厂房出租、出让;土地出租、转让;按企业要求建设厂房出租等多种形式招商。园区内现有单层、多层厂房多处,配套设施齐全,适合汽车零部件、电子、精密机械制造企业及各类研发企业使用。其中:北园、东园有独门独院厂房,单体建筑面积2000-2400平方米,含办公区域;侯台园、东园有多层厂房,单体建筑面积6000-25000平方米,可分割使用;园区还有规划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大,可根据企业要求定向建设厂房。

2015年1月,在天津市创意产业协会2014年度会员大会上,天津第六批市级创业产业园名单公布,全市十家园区中,中北镇内的中北高科技产业园、天津东方环球影城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入选。

2015年3月,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规划方案的通知,中北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青分园,将与滨海高新区等核心区享有同等的扶持政策。 中北镇围绕“五街一河”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为原则,倾力打造以永旺商业广场为龙头的万卉路商业一条街,建设商业设施50万平方米以上;以东姜井不锈钢市场为窗口的紫阳道不锈钢一条街,形成百亿元不锈钢贸易基地;卉康路汽车4S店一条街,打造40家以上高档品牌汽车销售维修基地;中北大道金融一条街,引进30家以上金融机构落户发展;整合提升现有仓储物流企业,打造西青道现代物流一条街,成为天津市西南区域现代物流基地。同时,依托南运河,着重打造以现代主题公园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主要建设超过200万平方米的多种大型娱乐、度假酒店、高档餐饮、旅游商业等设施。全面带动该镇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

此外,中北镇不断加大工业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了土地容积率和投资强度,打造了多类楼宇载体,致力引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业态落户。新兴产业聚集区涵盖了电商、手游、3D打印技术、密码芯片、互联网金融、北斗等产业。

电商产业——重点打造电商企业结算、运营、推广、孵化基地,推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预计2014年注册电商企业超过50家,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纳税近亿元。未来3-5年将形成年1000亿元以上的营业额,成为天津首个实操型电商产业园。

手游产业——重点打造游戏开发、运营推广、发行渠道、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天津唯一的专业手游产业园,预计2015年底前将形成100家以上游戏产业相关企业聚集。

北斗产业——重点打造以北斗卫星导航网络和CAPS中国区域卫星导航网络体系,主要功能为卫星导航应用研发、卫星通讯设备研发、北斗导航商务运营,将形成年100亿以上的运营规模,成为北斗专业产业园。

除上述三大主导产业之外,园区重点发展金融、培训、3D打印、医疗等新兴产业 中北镇知名商业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建筑面积项目特色状态1永旺购物中心13.3万平米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多业态于一体运营中2希乐城1.3万平米“职业体验+教育体验”的教育特色项目运营中3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4万平米旅游娱乐、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休闲健身、观光购物、花卉集散运营中4曹庄花卉市场集种植、加工、经营、培训、信息指导于一体运营中5星光商业综合体5.25万平米集商业、酒店、写字楼于一体在建中6永旺南商业项目13.7万平米环球购物中心、洲际酒店、高档公寓在建中7东方环球影城占地510目游乐、美食、商务、公寓、五星级酒店在建中

杭州奥克斯缔壹城开发商是哪家公司?

奥克斯缔壹城开发商是:杭州余杭奥克斯古墩置业有限公司。

奥克斯缔壹城,位于城西主轴古墩路上,北至城市规划支路,南至庄墩路,项目总建筑面积21万方,共由8幢高层住宅、2幢办公楼组成,主力户型75方、89方、115方。建筑秉承精工理念,以简欧风格打造建筑经典型制,整体简洁、外观宏伟。住宅区部分建筑布局以大院豪庭的结构打造多个景观组团,运用景观轴线以及大尺度的住宅楼间距,提升了住宅品质。园区内部还设置了芳香漫跑道、智趣游乐天地、户外社交、果园、宠物乐园等功能区。项目屹立于城西繁华,筑就一个生态、智慧、积极向上的年轻社区。缔壹城自配5万方商业街,周边近100万方规划商业环伺,形成区域主轴新。项目以南1.5公里亲亲家园商业街、知味观、新华书店、建设银行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西田城、麦德龙、香港城、永旺梦乐城等购物轻松即享,周边繁华尽在执掌。古墩路2号线新月路站衔接小区出入口,无缝对接城西商圈、武林商圈、钱江新城,串联杭州主城繁华。项目以北800米绕城高速,吉鸿快速,出入杭城全无忧。

装修情况:毛坯。

位于:古墩路和庄墩路交叉口。

容积率:2.6。

绿化率:30%。

当前价格:21000元/平方米。

点击查看:奥克斯缔壹城完整信息。

北流的经济发展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北流争取到中央新增投资项目资金超3亿元,是广西获得新增投资项目资金较多的县(市)。2005~2010年累计新开工项目1721个,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1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71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海螺水泥、佳鑫电子、兴昂鞋业、三环工艺陶瓷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洛湛铁路、岑兴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结束了北流没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发展动力不断增强。这是该市历史上建设重大项目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完成投资最多的时期。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8.76亿元,增长15.3%;财政收入7.43亿元,增长17.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01亿元,增长50.8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7亿元,增长20.25%;外贸出口完成1.05亿美元,继续保持外贸出口超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1元,增长12.20%;农民人均纯收入4916元,增长9.26%;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5.03亿元,增长250.31%。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是“十一五”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全市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3.4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3.31亿元,年均增长14.45%;财政收入由4.52亿元增加到9.06亿元,年均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1.38亿元增加到100.18亿元,年均增长36.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30亿元增加到45.10亿元,年均增长18.51%。2010年与2005年相比,实现了十二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翻1.3番,人均生产总值翻1.2番,财政收入翻1番,工业增加值翻1.7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1.2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1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1番,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翻1.3番,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翻1.6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翻1.1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 2.2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2.3番。 2011年,北流市的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14:58:28,工业主导地位优势更加明显。 概况

北流农业发达,创汇型和加工型农业已占主导地位。2009年,全市有水果83万亩,名优水果占90%。以牛品改为突破口的水产畜牧业发展加快。一些新的农业生产高效模式得到了成功实践。农村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发展迅速,成为广西和全国的典型示范项目。

北流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商品粮基地和荔枝生产基地,优质谷、荔枝、龙眼、提子、八角、蘑菇、奶水牛、三黄鸡、优质芭蕉、中药材、无公害蔬菜等农业优势产品名声远扬,水稻免耕抛秧面积位居全国县(市)第一,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被自治区农业厅认定为广西首个无公害农产品(荔枝)生产基地县(市)。全市发展了各类农业企业11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25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30.3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6.03亿元,年均增长4.12%。土地进一步向规模经营集中,全市流转耕地面积10.25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的23.02%。建成了无公害蔬菜、优质提子、香蕉、奶水牛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凉亭集团、永旺合作社、兆周松脂厂等数十家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玉林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由3家增加到11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1家增加到5家。该市被评为中国生猪调出大县、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和广西首个无公害百香果生产基地,奶水牛、水产品被评为自治区新兴产业。

北流市重点推进国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项目、现代农业水稻项目、超级稻推广增粮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5个重点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养殖种植加快发展,推动农业种植规模化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2011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4家,玉林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带动群众致富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农业

北流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是综合性农业区。解放前,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农民变革生产关系,努力发展农业生产。1950—1990年,县财政用在支持种植业资金3587.9万元, 发放农业贷款23624.6万元。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大力兴修农田水利,积极推广高产良种和农业新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90年,农业总产值2.53亿元(1980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49.76%;粮食总产量、农业总产值分别是1949年的4.59倍和7.27倍。

1950—1990年,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递增3.67%,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37%。1990年, 粮食亩产、总产分别比1978年增长73.31%和65.6%;粮食总产量和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3.39%和3.58%。农业商品产值22813万元,商品率40.95%。农业不仅为近百万人民提供粮食,而且为80%以上的轻工业和乡镇企业提供原材料,为出口商品提供货源,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16.45%,70%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农村市场。

1950—1990年, 农业生产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1958年10月以后,受“左”的影响,搞“大跃进”,实行“人民公社”,搞平均主义,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1961年开展整风整社以后,纠正了左倾错误,确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恢复自留地,放手让集体和社员搞副业,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1965年粮食总产比1961年增长31.25 %。1966—197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把集体、个人搞副业被当作“资本主义倾向”来批判,农村中商品生产受到严重挫折;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坚守生产岗位, 粮食仍获得增长,1976年粮食总产27464.8万公斤,比1956年增长92.7%,可是集体现金收入极少。1979年,县委、县政府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后,认真纠正了农业合作化后期以来农村工作上的失误,提高和放开农副产品价格,适当扩大自留地,恢复集市贸易, 发展以种养为主的多种经营。1981年9月以后,全县农村人民公社实行联产到劳、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粮食产量达到39747.63万公斤,水果产量531.7万公斤, 农业产值达233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97%、5.77% 和17.03%。稻谷总产39032.5万公斤,年平均亩产824公斤,荣获全国农业先进单位称号。1984至1986年,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减少了水稻种植面积,加上受自然灾害的袭击,粮食产量比上年虽略为减产,但单产还是排在全区的前列。1987年以来,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层层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大力开展杂交水稻高产示范样板活动,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1989、1990年粮食连续两年获得增产。1990年全县粮食总产416182吨,年平均亩产828公斤,初步建立了粮食稳产高产体系。7月间,农业部副部长陈耀邦、刘锡庚及“杂优之父”袁隆平教授考察北流县水稻生产时说:“北流县水稻生产达到国家级管理水平”。 北流农民辛勤耕作,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傅大任、区农业劳动模范李镇全等是一大批农业劳动模范中的代表人物。

林业

北流县在历史上森林茂密,解放前,除杉林外,多为天然林,境内遍山树木葱茏,也盛产竹子,有“斩不完的石梯竹,运不尽的北流木”之说。清末民初,全县有林面积百余万亩,开始出现了公有林。《北流县志》载,县内松、杉、竹、薪炭除源源供应郁林五属外,还运销藤、梧及广东信宜、廉江等地。那时,珍禽异兽活动频繁,圭江航运畅通无阻,惟后来山林火灾不断,高寒山区林木屡遭冻害,林木逐年减少。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生产,设置专门机构,兴办林场,开拓林区,在年年号召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同时,多次用飞机播种造林。然而,由于人口激增,林业政策多变,加上1958年“大办钢铁”和“文化大革命”动乱以及1980—1983年落实山界林权期间,多次出现乱砍滥伐,林木损失巨大,生态失去平衡,20世纪70年代圭江断航,各种异兽珍禽亦趋绝迹。1985年以来, 县委、 县人民政府把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平衡,当作大事来抓,坚决贯彻执行《森林法》,严禁乱砍滥伐,在执行国家限额采伐政策的同时,引进各种贷款 (国际贷款、开发性贷款、 信贷、无息贷款594.78万元) ,连续3年飞播造林,到1990年,全县有林面积159.99万亩, 活立木蓄积量251.2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81年的22.59%增到1990年的42.92%,林业总产值(当年价)328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当年价)的5.8%。1991年成为自治区的灭荒县。

畜牧业

北流县传统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禽为主,羊、兔次之。民国35年(1946)《北流县统计提要》 载:全县有牛4.61万头,马40头,羊947头 (1947年为2094头),猪3.99万头,鸡22.18万羽,鸭7.18万羽,鹅1528羽。 解放后,1950至1957年,生猪饲养量由10.20万头发展到16万多头,年末存栏由5.54万头增加到10.73万头;耕牛年末存栏由5.72万头发展到8.57万头;家禽年末存栏由22.33万羽增加到104.44万羽。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强调集体饲养,限制私人饲养畜禽,加以限价派购,畜牧业发展缓慢。 1978年年末,耕牛存栏6.88万头,生猪存栏29.27万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经济改革,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取销派购,开放自由市场,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出现了饲养专业户,1990年,耕牛年末存栏10.64万头,生猪年末存栏48.83万头,家禽年末存栏207.36万羽, 分别比1950年增长0.8倍、 7.8倍和8.29倍,耕牛、生猪分别比1978年增长54.65%、 66.83%。1990年畜牧业产值426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88%。按畜牧业产值结构计,猪占69.59%,牛占14.34%,禽占11.9%,其它占4.10%(按1980年不变价计)。

渔业

县内江河纵横, 池塘水库星罗棋布,鱼类有120多种。但由于江河污染,流量下降、滥捕等原因,河鱼种类和产量越来越少。1982年调查,过去江河中盛产的沙黄鱼、鳡鱼、桂花鱼、白鳝、竹鲤等上十种珍贵鱼类已极少见。加上用传统方法养殖,渔业发展缓慢。1949年, 全县池塘养鱼水面积4900多亩,总产480吨。1950后,改进养殖方法,渔业生产有较大的发展。 1953年,县人民政府在农业科配备干部1人兼管渔业,1978年从农业局分出成立县水产局, 有技术干部2人,聘请农民技术员7人,行政干部1人,负责指导全县渔业生产。 1984年8月,县水产局和畜牧局合并为畜牧水产局,1985年成立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定编5人,由1名副局长专管渔业。1990年,全县起水鲜鱼2100吨,比1949年及1978年分别增长3.38倍和4.4倍。 北流县工业历史悠久,早在汉至两晋期间便开始冶铜铸造铜鼓;宋代,陶瓷业兴起,但发展极其缓慢。民国初期,县内开始出现用机器生产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北流晋光电力公司和北流利民米机。但全县工业基础很差,至解放前夕,除此两家机器生产的厂家外,全县只有22家小型碗厂,3间缸瓦窑,3家小型镬厂,个体工业2023户,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658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着手发展粮食加工(碾米)、木材加工、陶瓷、造纸等工业、手工业生产。1952年工业总产值为794.55万元,比1949年增长20.7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对私营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有全民所有制企业1家一地方国营北流县印刷厂,公私合营企业9家,1957年产值达1227.42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平均年递增速度为9.1%。 “大跃进”期间,新建了北流水泥厂、印岭钢铁厂、耐火器材厂、淀粉厂、化肥厂、农药厂,开采了望天洞、上垌、坡头、三和等金矿和硫磺矿,各乡镇也纷纷兴建农机、 农药、化肥等简陋工厂858个,工业盲目发展,工厂因缺乏能源、原材料和技术力量等, 后来不得不“下马”。1962年,产值仅为875.39万元。1959年至1962年,5年间平均年递减率为6.54%。

三年调整时期(1963—1965),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生产得以恢复, 规模不断扩大,到1965年年产值再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达1415.04万元,平均年递增率为17.36%。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0) ,正值“文化大革命”前期,工厂动乱,生产严重下降。从1966年至1969年,各年产值均低于1965年。1969年工业产值1213.2万元。四年中平均年递减率为3.78%。1970年回升到1822.97万元。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1971—1975) ,1971年改建龙门电站,装机容量3000千瓦,成为县内第一座电力基地。1972年年产合成氨3000吨的北流县氮肥厂建成投产,县内化学工业初具规模。其它工业的生产也逐渐恢复发展,1975年工业总产值为3789.10万元,年平均递增率15.76%。1976年新建2400千瓦的大村电站后相继兴建了石窝油毡厂、县松脂厂、县紫胶厂、县茶厂、县轧钢厂。1980年工业总产值达5954万元, 平均年递增率为9.5%,工业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29.6%。1981年以后,逐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落实经济责任制,对企业实行整顿和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并发挥水泥、氮肥、陶瓷三大优势,同时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全县工业生产出现了新局面。 1985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55家,职工6988人,工业年产值为11142万元, 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34.4%,实现利润1333万元,上交国家产品销售税金500万元。“六五”计划期间(1981—1985) ,全县工业总产值的平均递增率为13.4%,已形成水泥、化工、陶瓷、机械、食品5个行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结构。

1985年后, 北流工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全县集资建设110千伏和35千伏送变电工程,分别于1986、1987年建成投入运行,进一步解决工业所需能源。此外大量投入资金,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新建企业不断增多,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产值、利税大幅度增长,1986年至1990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1.78亿元,为1957—1980年24年投资数的总和。水泥、陶瓷两大行业发展更为迅速,至1990年底,全县水泥企业由6家增至13家,年生产能力128.2万吨;陶瓷业也有较大发展,1987年投资2300多万元兴建了北流陶瓷城。同时还先后建成炻瓷厂、蟠龙瓷厂、第六瓷厂。在此期间,北流工业已向外向型发展,出口产品继日用细瓷器后,还有罐头、瓷砖、水泥、花岗岩板材等。

1990年,全县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69家(其中国家二级企业1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2家, 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126家,共有固定资产原值19258.1万元,职工1.5万人,其中技术人员220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5543万元 (其中属地区。自治区企业产值1865.9万元,占7.31%) 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50834万元的50.24%,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3.28倍,轻重工业之比为1:1.4。各主要行业在国营集体工业总产值19027万元中所占的比重为:水泥工业占23.05%, 陶瓷工业占19.14%,化学工业占10.51%,食品工业占7.85%,机械工业占6.3%。 主要工业产品的年产量为:水泥72.26万吨,日用陶瓷器3983.26万件,釉面瓷砖10192万件,合成氨2.2万吨,复合肥1.16万吨,罐头0.394万吨,发电量3963.59万千瓦时,自行车零件价值277.8万元,粉碎机1.02万台,铁锅53.52万口,成品钢材0.18万吨。全县盈利的工业企业160个,盈利总额2203.64万元;亏损企业37个,亏损总额1369.5万元。上缴税金2296.12万元。

北流工业已形成以日用陶瓷、水泥、兽药、罐头食品、机械、皮件等为主的工业体系。2009年,全市有工业企业4300多家,其中陶瓷企业50多家、水泥企业28家、兽药企业26家、皮件企业33家、规模较大的罐头食品企业10多家,安排就业20多万人。北流已成为广西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及华南地区兽药生产基地。

全市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62.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9.46亿元,年均增长23.6%;工业增加值由20.08亿元增加到66.22亿元,年均增长24.5%。培育壮大了陶瓷、水泥、电子、制药、皮件、林产化工、食品和机械制造等八大产业集群,其中,陶瓷产业年产值由16亿元增加到36.73亿元,水泥、皮件、林产化工等产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97家增加到184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强优企业由3家增加到40家;全市工业化率由1.09提高到2.36。园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全市入园企业200多家,其中建成投产160多家;园区工业总产值由10.25亿元增加到105亿元,年均增长62.44%;税收由0.68亿元增加到3.67亿元,年均增长41.64%;园区的产值规模和创税总额在县(市)管理的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中均排名第1位。

2008年,该市工业园区形成了“一园四区”的格局,由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和北流建材陶瓷工业集中区、北流鑫山工业集中区、田心—城西工业集中区、北流南部工业集中区组成。

2009年,全市有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96家,其中自营出口企业57家,出口产品包括日用陶瓷、皮革制品、罐头食品、芒竹编、松脂、毛纺织品、家具、玩具、农机、兽药、园艺产品等15大类,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西最大的产品出口县市之一,2008年完成广西第一个“外贸出口超亿美元(县级)市”。

北流市坚持“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立足省级广西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完善民安建材陶瓷工业集中区、鑫山健康电子工业集中区、城西林业皮件工业集中区、南部宠物玩具工业集中区等四个工业集中区共1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水、电、路等生活配套设施,园区城镇化、规模化发展逐步显现,效益持续提升。截止2011年10月底,北流市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00亿元,增幅超过40%;完成税收3.6亿元,增幅超过20%。同时加速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在不断优化升级水泥、陶瓷两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发展了一批皮件、电子、服装、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特别是育祥鞋业等一批皮件生产企业竣工投产和发展壮大,截止10月底产值突破25亿元,成为北流新的经济增长点,获自治区授予“广西皮件生产基地”称号。 清朝初期,北流的商品经济已比较发达,当时的北流有两大优势:一是物产上的优势,旧县志记载“物产丰饶,为郁林诸县冠”,全县盛产稻米、花生、竹木、土纸、陶瓷器、镬头、烟叶、棉、麻、茶、荔枝、龙眼、头菜、咸卜、桂元肉、药材等,还有金、银、铜、铁、锡、滑石、陶瓷土等;二是地理上的优势,地处桂东南边陲,南部接壤广东高、廉等县,圭江流经县城,货船、客船可直达梧州、广州。解放前,郁林、博白、陆川、兴业以及广东高、廉各县的农副土特产品,多就近集结北流,然后从圭江船运出口。上述各县所需的工业品和日用品,也多从梧州、广州运抵北流后再转销各地。所以广东以及外地的一些商人,相继涌入北流经商。清雍正六年(1728),北流县临江税厂全年税收(不包括盐课)已达1315两。清代的税率分为五等,其中土产免税或抽5%,必要品抽5%。当时从圭江进出口的货物大部分是土特产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即以5%的税率推算,就可计算出当时的进出口货物总值达26300两白银;另外,康熙四十六年(1707)的盐课为1862两之巨。可见当时商业的繁荣。

民国时期北流县商业情况。据民国24年(1935年)版的《北流县志》记载:“邑中当前清道光以前,海禁未开,所有郁林五属及高廉各县土产货物均荟萃于北流,运销梧粤各处,商业为最盛期,谚称北流为“小佛山”。自后轮船交通倾销洋货,土产货物日渐衰落,利权外溢,商业因之不振”。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后,北流变成通湛江口岸的通道之一,于是又成为内地商品的集散地,北流的商业也因之而兴旺。

解放前的北流商业,均为私人经营。解放初期,县人民政府一方面保护私营商业,并鼓励其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商业和集体商业,逐步占领市场,平抑物价,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据1951年1月的统计,全县有工商业户632家,到年底发展到:座商675家、摊贩636户,还有土产、合群、烟叶、纸业、国药五个联营社,从事收购生猪、土纸、 烟叶、果菜等土特产品,远销梧州、武汉等地。1956年3月底,全县基本完成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部分个体户和私营商业户参加了公私合营商店或合作商店(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流商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商业并肩齐进,个体商业发展迅速,1990年全县有个体商业户6527户,从业人员8065人,自有资金954万元,营业额1.05亿元。

商业行政管理机构,在清代县内不设专门机构,商业行政管理由县公署的县丞负责。民国时期, 县内商业行政管理由县政府建设科兼管。民国4年,北流县城商民组织成立北流县商会,进行自我管理和对外交涉。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10月设立工商科,统领导国营、合作、个体商业;1952年成立北流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956年撤销工商科,成立北流县商业局,下辖百货、中文、纺织品、药材等公司和公私合营、合作商店;1956年4月成立县采购局,1957年1月改称县服务局, 下辖食品、专卖、食品杂货等公司和各乡食品收购供应站;1958年2月县供销社、服务局并入县商业局;1962年恢复县供销社、县商业局;1968年12月又撤销县商业局,商业由县革命委员, 会生产指挥组财贸小组领导;1972年7月恢复县商业局,至1990年,百货、五金交电、 糖业烟酒、食品、饮食服务、医药等6个公司的行政领导由商业局主管,业务则由自治区领导。 石油、烟草公司直属条条领导。1977年3月恢复北流县供销合作联合社,1990年县供销社下辖16个基层社,3个公司。

2007年,该市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亿元,增长19%。该市强化传统商贸服务业优势,2006年陵宁路商业街、新天地商业街一期和家美超市建成开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房地产业发展走在广西县(市)级前列,共有10多家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开发单位参与该市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超过10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消费趋于活跃,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2亿元,增长19.1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1.48亿元,比增10.17%。

该市结合松木岭旧区改造、永顺新区和城南新区建设,加强与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合作,建设金旺旺商贸城、家美超市,积极培育建设蔬菜、果品、绿色农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带动永顺新区、城南新区商贸流通业上水平、上台阶。加快发展仓储物流业。紧紧抓住洛湛铁路、南广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契机,立足北流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仓储物流业发展,把北流建设成为桂东南重要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交通结点。

2009年,以商贸、交通运输、旅游 、餐饮 、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上升至29%,从业人员超15万人。

北流市重点推进旅游、物流两大产业。2011年以来,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旅游规划修编,开工建设五星级标准的碧桂园凤凰酒店,加快推进金荔酒店等服务设施建设,同时依托三个高速公路入口和两个火车站的优势,加快桂东南重要商贸物流基地建设。

本文由荣浚宠物网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